话说195年,李傕,郭汜等人引发了长安之乱。
李傕,郭汜趁机把持朝政,横行无忌。太尉杨彪用反间计使他们反目成仇,互相厮杀,死伤不计其数。长安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破败不堪,不得已,兴义将军杨奉和董太后的侄子董承等人,才得以护送汉献帝还京洛阳。
历经千辛万苦,献帝终于回到了洛阳。
而正史记载196年,献帝一路步行,常露宿于百姓家中,七月终于回到了洛阳。
不管献帝是别人护送,还是自己步行。反而都是最后回到了洛阳。
而这时的洛阳以前经过董卓一帮人们的一烧,现在洛阳变成了城墙崩塌,宫殿变成了一堆瓦砾。这都是当年董卓他们干得好事。
而且,此时洛阳正闹饥荒,饥民遍野。
皇帝和大臣们没有吃住的地方,大臣们甚至要跟百姓们一起去剥树皮,挖草根方能果腹。
如此混乱的局面。对国家和民族当然是不幸的,却给了争霸关东诸侯一个极好的机会,同时对他们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既考验了他们对国家民族是否忠诚,也考验了他们能否抓住机遇发展壮大。
这时,袁绍有一次机会。可是没有听谋士们的话。错过了这次机遇。而这时,曹操确抓住了这次机会。
那曹操是怎样抓住了这次机会呢?曹操是听了谁的建议呢?
实际上早在192年的时候。那时代理兖州牧的曹操便与谋士毛玠有过一番长谈。这番话,奠定了相当一段时间内曹操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的基础。堪称“毛玠版”的《隆中对》。毛玠指出的,董卓之乱以来,社会动荡,政治四分五裂。这时候需要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来收拾局面。成就霸王之业。
而这时需要一个可知根本的人来成就。
根本是什么?一是正业,二是实力。正义指的是打着正义的旗帜,就师出有名。也就是能克敌制胜。实力当中,又首先是经济实力。有了经济的力量,就可以财大气粗了。
总之,有了这两条,就进可攻,退可守了。
因此毛玠提出了三项建议,即奉天子,修耕植,蓄军资。奉天子是政治战略。修耕植是经济战略,蓄军资是军事战略,可谓是“纲领性文件”。
曹操立即采纳了毛玠的建议,并派出使者前往长安联系朝廷去了。
话说当时的曹操也看到了现在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想要迎接献帝回来。各位将领们虽然存有非议,但是在荀彧和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