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孔知师父出生在书香门第,其父是当朝修士举人,孔知之所以叫孔知是因为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含义,起这个名字也是家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够通今博古,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修仙皇朝的栋梁,成为大知人。
孔知果然不负众望,不仅聪颖过人,还十分刻苦,学习天文地理,药理哲学,物理化学,数学几何,诗词歌赋,一学就通,四岁就能背下几百首诗,解数学难题,已识三千六百字,七岁便能出口成章,提笔成诗,长篇大论,十岁时已成为家乡百里方圆有名的小名人儿了。孔家上下,亲戚里道,邻里外道的都来围观。男女老少,上下齐夸,赞不绝口,孔知更是每天沉浸在被夸赞的幸福里,走起路来小脖更是扬挺老高,扭腰晃腚的样子煞是可爱。在世俗成人的眼里是可爱,可在很多有学识的人眼里那就是典型的骄傲了。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孔知书读的多,可社会经验却几乎为零,虽然书中也有讲,但那都是纸上谈兵,给别人出点子那是一个顶仨,可是轮到自己就未必有用了。而这个风并非谁故意使坏,或许是人们夸赞他的捧脚风,也可能是亲戚的舌头鼓吹风,更有自己的性格作风。
就在孔知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出事了。
我第二任师父孔知当时是最小的童生,年仅11岁,参加了晋升秀才的府试考试,其中一道题的考试题目看似平常却十分重要:立了大功的忠臣良将,赏赐什么才是最高奖赏?这是仙皇亲自出的一道题。
说到仙皇,我得说明一下,很多人以为凡人和修仙者在一个世界里是两种存在,管理天下的事就会让给凡人,可事实上,有仙人的世界不可能把管理天下的权力让给凡人,朝廷从上到下,绝大多数都是修仙者,少有的凡人也是凡人中的大智慧者,否则根本无法位列朝班,还有一少部分凡人获得公差则是和朝廷的人有亲戚,这或许才能赚个借点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便宜,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还有一部分则是人中之杰,德才兼备、威望较高的人,他们虽不能修仙,但擅长工艺制造、制定律法、贸易谈判、工程建造等才能,也会得到重用。凡人比蝼蚁也强不了多少,修士想杀掉一个凡人就是用手指肚一捻就可以了,甚至吹口飞灰也能令一群凡人窒息而死。
言归正传,“什么才算最高奖赏?”这道题若是答不对,其他的诗词歌赋、数理八卦、忠义孝道,就算答得再好也不算数。
孔知虽然只有11岁,但博学多才,提笔写道:“如何赏忠臣良将,那要先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