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498章 “世界公民”

第498章 “世界公民”(3 / 5)

演说后,有两位听众对胡适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一位夫人认为:这句话(Mycou

t

y,

ighto

w

o

g,mycou

t

y)的真实意思不是“吾国所行即有非理,吾亦以为是”,而是“无论吾国为是耶非耶,吾终不忍不爱之耳”。这位夫人的解读不可谓无道理,也能理解她对自己国家的感情,但这种感情不顾国之是非,而仅仅就因为它是“Mycou

t

y”,也只能说,这是旧农业文明时代的情感了。

几天后胡适又遇见了Smpso

教授,又聊到了这个问题。这位教授说:“此言可左右其义,不易折衷,然其本意谓‘父母之邦,虽有不义,不忍终弃’。”他耐心地给胡适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兄弟一道出行,弟弟因为醉酒而有辱于路人,对方如果拔剑而起,那么,做哥哥的是保卫喝醉的弟弟呢,还是置之不顾呢,抑或帮助受辱者?这个教授其实也是在表达他对“Mycou

t

y”的理解,他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父母之邦,虽有不义,不忍终弃”。

但,无论这个并不伦类的例子,还是他的结论,都难让人苟同。兄弟是血缘,而个人与国家并无这种关系,这个比喻是跛脚的。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出生地并非就是父母之邦,即以美国而论,任何人如果在美国出生,就可以是美国人,而他的父母却可能不是。同样,一对美国夫妇也可以收养一个他国儿童,只要儿童的父母或国家同意。因此,把“Mycou

t

y”视为“父母之邦”,这是农业文明时代的状况。

何况,即使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老的《诗经》还有“适彼乐土,誓将去汝”的意识。更何况,依这两位北美人士的说法,又何以解释他们的先辈冒着生命危险离开本邦而来北美?这分明是“誓将去汝”的跨国现代版,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用脚投票”。它的精神内涵应当这样表述:“自由在哪里,祖国就在哪里”。

可是,胡适似乎被侃晕了,听了这位先生和女士的话,联想到自己对故国的情愫,便在7月26日的日记中做了自我检讨:“此言是也。吾但攻其狭义而没其广义。幸师友匡正之耳。”

好在胡适写完这篇“师友匡正”的日记后,仍然思考这个问题。同一天他又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吾亦未

最新小说: 汉时明月之夜未央 经典春秋 双世宠妃之邪王勿扰 空心盛世 灵医倾凰 春风柳上归 争鼎楚汉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章献明肃皇太后 重生后我驭夫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