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说:“大娘舅多虑了,无论如何,孟家是我的舅家,大娘舅肯认我这个外甥,您是我娘舅这一点不会变!”
获得肯定的答案,孟大舅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他偷偷的抹了抹眼睛,眉宇间的皱纹也跟着深了多少:“好,好……有你如此的外甥,是大娘舅的福泽,是福泽啊!”
“哈哈,也是我们孟家的福泽!”孟家其余几个娘舅也安心便是下来,便着孟大舅的话狠狠地夸了郑凛一番。惟有孟大舅的几个儿子很愧疚,不敢直视郑凛这个表弟(表兄)。
送走孟家人,郑常、张牛侩等人也带着各自的家属希望趁早回去,被郑凛和郭绵绵极力挽留。这些人有住在县城的,也有从其余地方凌驾来的,便这么急匆匆的来急匆匆的走,两口子内心都过意不去。
日暮邻近,郑家的晚饭比平常提前了很多,二十多个人团团坐在饭桌前推杯换盏。饭后,郭家人恋恋不舍的轮番抱过汤圆儿,便要回家了。
“咱家地里的活儿忙完了,你们俩也没啥主要事,哪天便带着汤圆儿过来住满月。”院门口,木氏决心落在背面,对郭绵绵和郑凛两口子叮咛道。
根据本地的风俗,出月子的女儿会带着孩子回娘家住一个月,俗话便叫“搬月子”。庄户人家家务事多,有些女人生下孩子月子都坐不满,便更别提回娘家住了。
也是郑家的地少,秋收也忙完了没有多少事,木氏才会说起这个。换作郭枝生孩子那会儿,搬月子的话提都不会提。
“娘,这事我记取呢,等家里清净了我们便过来,您可别忘了多计划些好吃的。”郭绵绵笑哈哈的挽着娘亲的胳膊满口应下。虽然在她内心郑家便是她的家,娘家的日子更是让她怀念。
好不容易有时机住上一个月,不必担忧外人说闲话,说什么都要住满了。
“便晓得你馋嘴,惦念取家里的吃食!”木氏嘴却笑骂着,内心却很高兴:“前些日子村子里干塘了,你大哥他们去塘里捞了很多鲫鱼,还跟人家买了很多,娘都晒成干鱼了,等你搬月子娘天天用香油蒸了给你吃。”
一听真有好吃的,喝腻了汤汤水水的郭绵绵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小眼神儿带着深深地渴望:“娘,那我们娘俩说好了,等我搬月子,您必然要天天蒸干鲫鱼我吃。”
鲫鱼刺多,熬出来的鱼汤却鲜美无比。再如何鲜美,隔三差五的喝她也喝腻了,嘴里也早便喝不出种种汤品的鲜香来。要喂奶呢,她也不敢胡乱吃,便只能这么忍着。
滴了香油的清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