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牛角在太行山的几个月中,和部下们也对黄巾军的失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大家认为,起事之后,在各地大方渠帅的指挥下,各自为战,既不联系,也未能协调配合。另外部队的人数虽然非常多,但绝大部分都是山野村夫,普通百姓,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更缺乏战斗经验,所以导致各地的义军陆续被官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了。
更为可气的就是各地的门阀宗族和豪强们,他们利用门生故吏等各种关系,加上手里有钱财,自己组织军队和义军处处为敌,不但打击和切断了义军的补给,也阻断了义军各支部队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总结过后,张牛角和大家也商议了许多应对的办法。比如在太行山上展开练兵,加强各支太平道之间的联系。
张牛角和黄巾将领们都意识到,张略之前说的是对的!如果一味的攻城掠地,没有稳固的地盘,是很难生存下去。为太平道的未来寻找一块生存之地,一直是张牛角考虑的首要问题。至于其他的什么推翻刘氏天下,重建王朝,他都不是十分感兴趣。去年的大失败教训太深刻了。自己没有地盘,生存都有危机,还谈什么其他的东西。
就在太平道残部遁入太行山休养生息之际,张略当下拍板决定在汉军后方做“搅屎棍”——扫荡魏郡、赵郡、常山国。
军官团作出战略方向,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后,也不再多说什么废话,张略把队伍里这几个郡籍贯的战士、军官集中起来,先让他们前面侦察局势和联络蛰伏起来的太平道残部。张略的部队简单整顿之后,就开始随着开路人员向魏郡方向前进。
渡过清河沿着官道出击内黄县的路途上,张略的部队又扩大了一倍。魏郡的太平道残部和一些啸聚山林的义匪一直在努力造反,却始终无法打败汉军。张略的出现无疑让这些分散在各地的“散兵”们有了可以依凭的对象。
张略的部队高唱着“上等的人欠我钱,中等的人得觉眠,下等的人跟我去,好过租牛耕瘦田!”的曲子,所到之处,各方穷苦纷纷加入。
与平原郡的情况不同,进入魏郡之后,太平道基本都是当地人,他们并没有拖家带口的投奔太平军,而是以自愿入伙的方式参加了张略的队伍。快到内黄的时候,张略的部队扩充到了5500人。
这些新加入的人员都是本地人,在攻克县城的过程中起了极大作用。张略他们杀进城门的时候,城门处已经打成一片。
由于一路上招兵,部队的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