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
转几个弯,短笛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雪关古址”四字。
有诗为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北入雪关无故人。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短笛踉踉跄跄走了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牙齿打战的声音,原来是静音,她的鼻子已经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短笛捂住静音的双耳,抱住静音用力蹦跳几下,才慢慢暖和起来。
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就是已经没有什么故迹,没有什么人烟,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但是隐约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在百年之后的寒风中竟瑟瑟发抖。
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历史的礁石上,那些山,下面埋葬着的全是白骨。
战争有对错吗?短笛觉得没有,无非是谁拳头大就听谁的,谁活到最后,谁就可以撰写历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进入雪之国都,原先按照在电影里看到的,风花早雪应该是一个很温柔的人,对百姓应该是不错的,没想到啊,这家伙浓眉大眼的,也这么坏。可能也不是坏,是能力不足,被下属蒙蔽。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风花早雪也是一个痴迷于研究的人,整日在宫殿中研究那个发热器,足不出户,不食人间烟火,一点也不意外。
就像那位传说中的“木匠皇帝”,当政时期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而这位皇帝呢,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
其实,如果在太平时期,这不禁是一个美谈,没准还能流传下来什么佳话,因为据说,这位皇帝玩得很有“水平”——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凡是他所看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