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丝不安的念头,自然是痛苦万分。
方孝孺听到朱允炆这一篇论理,心头大悦,不禁脱口而出说道:“唐太宗曾以史为鉴,乃有贞观之治,今殿下能熟识前人,知前人之过,将来必能不重蹈覆辙,且殿下能事事以民为先,他日君临天下,百姓亦有所依。此社稷之福,天下黎庶之幸甚,是大明江山之幸事。孝孺不才,他日殿下但有所使,孝孺定当不辱。”
听到这里,朱允炆大喜过望,连黄子澄和齐泰也一起不停地相互道贺,说着些伯乐遇上千里马之类的话。朱允炆甚至拉着方孝孺的手,不停地致谢。唯有席祯,手执茶杯暗自出神。齐泰看在眼里,也并未言语。
且说茶后方孝孺回到教馆,正欲自歇下,报有一僧人到访。方孝孺本就精通释道儒三家,更是经常与三家高士论道,故而前往会面。这方孝孺定睛看那僧人:着黑色僧衣,足踏黑色僧鞋,三角眼阴翳却炯炯有神,举手投足间却有大家风范。虽心有不快,但也欣然接受。
僧人自报法号,高颂了一句佛号道:“贫僧法号道衍,乃游方和尚,素来对希直先生敬仰的紧,今日得见细致先生仙颜,足以大慰平生。”
孝孺道:“今日心情躁动,无心读书,原以为何事,没想到是佛门高僧来访。孝孺区区山野读书之人,得朋友们抬爱,实无真才实学,有劳高僧下探,诚惶诚恐。”
道衍知道这些文士之间的相互客套,微微一笑说道:“日间前往太白亭,听先生讲学,如沐春风。佛曰‘万物有灵,皆可成佛。’先生喻哲理与蚊虫,小童,遂见天台生肤浅。”
方孝孺继续客套道:“有辱大师尊听,孝孺粗言弊语,得大师青睐,实感荣幸之至。”
二人自佛家出,言及道法。这道衍本身乃子阳子徒,对道家学说自是深有了解。然后又从道家说到儒家学说,针砭时弊,大谈古今东西。道衍纷纷被方孝孺学识及人品所征服,方孝孺也深深为道衍的学识而惊叹。二人竟似乎有相见恨晚之意。
再谈到国家,道衍问:“先生之于家国,如何见解?”
方孝孺饮茶说道:“宋时家、国、天下本就分为三类,但同时这三类又同出一门。天下为家国整体,臣民百姓以国为先,故而忠义之士辈出;君王治国,先国而后家,其次乃个人,自皇帝以下到平常百姓,皆有家国天下的理念,同时以国为家,更是宋时朝廷宗旨。所以宋时文风鼎盛,百姓富足,安居乐业。即使高宗南渡,偏居临安一隅亦能短短数年之内是的百姓富足。可取以家为国之治国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