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扇门费力气,王苗苗也是迫不得已。
谁让这个世界没玻璃呢,这采光可不就成问题了。
没法,只能把主意打在门上。
那排扇窗即通风又透光,甚好。
另外,王苗苗还在茅房外面加了个洗手台,大缸底下打个孔用细竹做管,削得合适的木棍为塞。
要洗手,把棍子扯出来就行,洗完再塞回去,平时注意往缸里添水就行。
洗手的水通过铺设好的沟渠流入废水池,平常用来浇菜啥的。
这个设计获得了一致好评:“妙啊!都不用到处去找水洗手!”
其他人侧目看向说话那人,嗤鼻,你敢说你以前上完茅房有洗过手?
不止洗手台,洗菜的地方也是如此设计。
说是不插手,现实却是好些地方都有王苗苗带来的现代痕迹。
不管以前如何,就王家这一番操作,好些人家都有些眼热,想要回家弄一个。
历时两个月,王家的两套房子总算是建完了。
王德仲家的房子,在村里可以说是头一份!
也就比村祠堂小点儿。
主要还是里面的设计吸引人。
就比如说房子中间的那个天井。
打眼就是一个水池,青石围筑,深一米半。
里面放养着王苗苗带回来的十几条鲤鱼草鱼,悠然游曳,想吃的时候,直接捞就行。
夏天莲花长出来,那景色,绝了!
四周留出来的花圃里种上了各种花卉,是王苗苗看她姐还有她娘喜欢,找系统买的,老宅那边也分了些过去种上了。
角落处还有个大石桌,平时可以在那儿吃饭乘凉。
再就是后院,区域划分得井井有条,牲畜在一块地儿,蔬菜一个地儿,池塘一个地儿。
放现代,王苗苗家就是一个小型农场!
王德昌家虽然只添了两干房,可里面的装修却是大变样。
家具炕床,全都换了新的,地板是王苗苗又去找杨先智定的防滑瓷砖,家里老人走动,这要打个滑,可不得了。
茅房也重建了的,跟王苗苗家一样,还建了个猪圈和鸡棚。
没建牛圈是因为地方小,房子在偏里围,四周都有人家,想扩建地盘都不行,也就没建。
搬迁酒定在了十一月二号,到时候全村都会来吃饭。
前三天开始,王家就开始了忙碌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