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辅兵在哪一方都是干刷马扎营的活儿,胜利的一方会将对方的辅兵照单全收。
在过去,一名作战的勇猛将军往往只率领两三百人就敢去袭击对方四五千人的辎重运输队,以此截断对方粮道。
那当然了,三百亲兵的战斗力,岂是五千辅兵能比的?简直是一触即溃啊。
常看军事类古典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点,每逢外敌入侵,防守一方总有人建议全军退守城郭,暂避对方锋芒。
这有什么好避的?对方早晚会杀到城下找你决战,难不成在城里躲个五六七八天,对方阵营里的兵卒就会无缘无故地病死一大帮?
前面说了,为了激励麾下士兵的战意,统军主帅准许士卒在战胜敌军之后,瓜分一部分战场缴获当自己的私房钱。
自不必说,这瓜分缴获肯定是亲兵们拿大头,谁让人家厮杀最卖力呢?
想象一下,连番大胜之后,亲兵们个个腰包塞得鼓鼓,两只眼看谁都像行走的铜钱……此时上前和对方死磕,很容易就被士气高涨的对方当成新的外快给一口吃了;就不如暂避锋芒,让对方先冷静几天。
此外,当发现一方有意笼城固守之时,进攻那方的主帅也会相应调整己方的攻击策略,不外乎寻妥善地点安营扎寨,而后分差士兵外出四处打粮。
所谓外出打粮,其实就是寻找本地土著豪强,逼着对方交保护费,立投名状的意思:“小子,看见爷爷的军容军威了么?识相得赶紧交钱买平安,别逼着爷爷动手!”
那些土著豪强不过是些手下佃农五六百户的土财主,哪有实力和正规军叫板?自然是纷纷交钱纳粮的输诚。
其实打粮一方并不指望土著豪强上缴的这点钱粮,这其实是释放给防守那方的信号:“孙贼,别惦记爷爷的场子!你的那些小弟已经被爷爷摆平了,赶紧摇人出来和爷爷决一死战!”
(简单说就是让防守方有所顾忌,不要想联络地方豪强一起袭击进攻方的后路,因为这些地方豪强已经向对方输诚投降,难保不把防守方的意图卖给进攻一方。)
现在的问题是,谁去打这个粮?
肯定不是亲兵,因为人家正在抓紧时间中场休息。
多半也不是辅兵,这些人外出打粮……很有可能会被‘粮’给打了。
所以打粮的基本都是正兵,这些钱粮打回来,自然也要被正兵们分去一大嘴,毕竟人家也出力了不是?
这下亲兵们可就不高兴了:“这些玩意儿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