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由此可见曹曹丕不如曹操的地方,在大局观等方面尽皆如此。
三国时期黄淮流域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的破坏,百姓遭屠,土地荒芜,幸存者被迫离乡背井,流落他方。
可谓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面对这种悲惨景象,曹操在世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恢复经济稳定局面。
从曹操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如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至于曹丕做出来的贡献不提也罢,简直没脸拿出来喝曹操相提并论。
曹操开始走上仕途时,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
由于祸在中央,曹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所以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
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
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
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
所以袁绍虽兵多、钱多、粮多,终为曹所败。
曹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
汉献帝被西凉军争夺,各州郡牧守都在拥兵自强断绝纳贡。
整个蓝星三国时期的局面是群雄割据,军阀混战,汉献帝小朝廷,远远没有控制政治局势的能力。
在这危难之际,曹操挟持穷途末路的皇帝,迁都许县,以武力削平北方群雄,力图进而统一华夏,起到了稳定东汉朝政局面的作用。
汉朝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
而曹操用人却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以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
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