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积雪开始消融,道路恢复疏通。
南来北往的商贾,重新回到新丰,带来了无尽财富与商机。
而新丰的工坊园,也拿出了新的产品。
丁缓领着张越,来到了一辆庞大的四轮车前。
车体宽大,足足有一丈宽,两三丈长。
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箱体。
四个车轮,大如圆盘,车轮采用了类似后世自行车的车轮设计,确保可以承载重物进行运动。
但这些都不是关键。
关键在于,车轴部分的构造。
在车轴前方,安装了转向差速器。
仅仅是这个零件,便花了丁缓和十几位少府大匠三个月时间,才最终制造出来。
没办法,如今的冶金技术和生产技术太原始。
要制造合格的齿轮,只能靠手工打磨。
好在,齿轮这种零件,在汉室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之中。
虽然这些原始齿轮比较大,而且应用范围,大部分都是城门、仓储和陵邑工程。
但,对工匠们来说,却并不陌生。
特别是少府工匠们,基本都有过制造这些齿轮的经验。
甚至还有人是专门制造齿轮的大匠,有丰富经验!
只是,张越的要求比较变态。
要求,至少要让这个零件具备调整速度和控制速度的能力。
这就让丁缓等人,感到非常头疼。
花了许多力气,浪费数不清的脑细胞,最后还是靠着张越给的小册子上绘制的齿轮的三维图形,才找到了正确方向。
即使如此,最终出来的成品,也是一个傻大粗苯的零件。
总重超过了五十斤(约合12公斤),而且,工作效率也只是一般,只能算勉强可用。
倒是车体的轴承,这个张越本以为最难的零件,反而没有难倒丁缓。
因为
轴承技术,特别是青铜轴承技术,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很成熟了。
秦、韩、齐、赵,都发展出了先进的轴承工艺。
甚至,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轴承。
诗经的《泉水》之中,就有描述。
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这句诗,翻译成通俗语言,就是油脂把车轴润滑,上好车轴销钉,驱车远行送我回到卫国家乡,路上不要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