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的九卿人选(虽然推举人必须是地方州郡两千石,且限定考绩必须是中上之人),又命地方州郡的赋税、徭役之事,需要经过治下六百石以上官员投票。
于是,自孔子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竟有了实现的可能。
于是,儒生们立刻就将曾经脑子里那些大逆不道的想法抛诸脑后。
转而歌颂与拥戴起当朝丞相来。
乃至于将当朝丞相,与旧年周公、召公共和执政,直接联系起来。
认为乃是圣人在朝,国家之福。
丞相权柄与威信,从此根植于人心。
而辛庆忌的叔父,那位北海楼船将军、临淄候辛武灵,与续相如、上官桀、桑弘羊等当年政变时,站在丞相这边或者在事后协助丞相,佐理朝堂的大臣,都在永始五年,在廷议之中被天下两千石重臣共同决定,授予他们‘定策扶危功臣’的荣誉。
这个荣誉,可比列侯还值钱。
因为,按照如今的汉家规定,定策扶危功臣,乃是国之重臣、元勋,有功天下。
故,功臣本人秩比一万石,位比国王!
享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优待,更特赐建章宫走马,受诏不拜的超级特权。
简单的来说,就是这些人脱离了刘氏之臣的樊篱,再不受刘氏天子的钳制,被天下人推到了与‘丞相共谋天下大事’的地位。
就像从长安传出来的故事,定策扶危功臣安定候上官桀受命为天子太傅,教导天子读书,天子犯错,便直接拿戒尺,将其手心都打红了。
恰好王太后来探望天子,见到这个情况,就哭着道:“太傅何至于斯?”
结果,上官桀回答:“臣受丞相之命,天下人之托,以为汉家定策扶危功臣,拜为太傅,身负天下人之望,以教导天子为己任,今天子顽劣,臣为天下人戒之而已!”
王太后大怒:“天子,君也,卿,臣也,以臣责君,以下犯上,三纲五常,卿还要否?”
定策扶危功臣,安定候、太子太傅上官桀昂首挺胸,怡然不惧:“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子亦不过天之嫡子,代天牧民而已!”
“臣闻之,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臣等定策扶危功臣,受天下人之托,奉丞相之命,辅佐天子,羽翼汉室,天子有错,亦可责之,此代天行权而已!”
于是,太后竟怯怯然,终不得再言。
这个故事传出去后,天下儒生纷纷叫好。
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