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朝商业环境稳定,将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武朝投资。
一杯酒下肚,傅小官说道:“宁玉春当道台,我本来是不太好意思要那些人的,现在我好意思了,你给他们去一封信吧,愿意来武朝的我都欢迎,但原来是什么官来了还是什么官,升官这种事情他们应该清楚,依然是考核制度。”
公孙策大喜,“我估计,会走至少一半!”
“正好,我这还真需要人。”
傅小官说完这话想了想,“你同时得告诉他们,来了,就得落户在武朝,也就是武朝的人了,我不强求,他们也别勉强。”
“另外就是我还要在外面呆一段时间,你若愿意,就随我四处看看。”
这当然是求之不得之事,公孙策立刻应下,跟在这位陛下的身边能够学到多少东西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何况既然已经决定了留在武朝,自然需要对武朝多一些了解。
卓一行和南宫一羽对视了一眼,两人都露出了一抹微笑——本还想着给陛下培养一些年轻官员,现在看来不用着急了。
陛下当年在虞朝,就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得力干将。
就像这位公孙策,他对陛下的态度不亢不卑,言谈举止有度,丝毫没有半点拘束。
看着公孙策,他们又想起了云西言和宗时计,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敢说、并且没有忌讳。
他们不像武朝的那些官员,生怕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开罪了陛下,所以武朝的官员过于拘谨,没有那种主动工作的态度,这显然不太符合陛下的胃口。
若是沃丰道的那一大批少年官员当真来了武朝,恐怕会一举淘汰许多的官员。
这是好事,他们俩都已年迈,希望的是这些官员们能够伴随着陛下共同的成长起来。
“明儿你们就都回去,工部那边,各地的学堂最迟明年春,得建成招生。还有就是今年提出的在各州建立孤儿院和养老院之事,今岁末得完成。户部要保证这些专款的调拨,同时也得监管这些专款有没有被挪用。”
“民生的问题无非就是衣食住行,从夷国进口的棉花得充分利用起来,这玩意儿才是老百姓能够买的起的御寒之物。吃的问题理应无大碍,但还是得特别关注贫困地区,若有必要可下拨国家存粮,而住的问题,依然得着眼于贫困地区,至少得保证百姓的住房不会被大雪给压垮了。”
“这又说到了公事上,我这是怎么了?打住打住,喝酒!”
“我走一圈,来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