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料。
唐代以前,中国文献提到日本(唐以前称“倭”)的最早史料中,《汉书·地理志》有“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馀国,以岁时来献见云”19字;《山海经·海内北经》有“盖国在巨燕南、倭北,倭属燕”11字;后汉王充《论衡·儒僧篇》有“周时天下太平,越裳献白雉,倭人贡鬯草”16字;《后汉书·东夷列传·倭(条)》的字数多些,但作者刘宋范哗(398—445)晚于陈寿一百馀年,内容多出自《魏略》和《魏志·倭人传》,仅个别处据他书。所以《魏志·倭人传》是日本缺史时代唯一的文字历史。陈寿生当三世纪,同比他稍早的《魏略》作者鱼豢都在魏都洛阳,有机会接触当时往来中日间的双方使节,并根据他们的陈述,参考曹魏官方文献,按照我正史《汉书》外国传的体例,实事求是地写下这份调查研究资料,可以说是有关日本的同时代史。史料价值极高。
二、日本国家的起源:由于日本古史充满了神话传说和皇国思想,直到1946年天皇发布否定“皇权神圣”的《凡人宣言》前,日本不容许科学的本国历史合法存在。但《魏志·倭人传》对公元三世纪日本国家形成所作的真实而朴素的描述,却使唯物主义史学得据以批判日本传统建国神话的歪曲,为建立科学的日本古代史体系打下基础。
三、日本最早国家的地理位置:《魏志·倭人传》里出现日本(倭)的最早国家——邪马台国究竟位于日本的何处(是今日的奈良还是北九州),一直是数百年来日本学界争论的焦点。论争的由来既有从纯历史地理考证的角度出发的,也有夹杂着皇国史观的思想来解释的。在新进史学者中,也存在着根据国家形成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来判断邪马台国位置的方问题(见下)。
据《魏志·倭人传》,倭人“旧百馀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这就是说,汉代日本有百馀个部落国,到三国时已逐步并合为三十国,由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统治了。据《后汉书·东夷列传·矮(条)》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1784年北九州博多湾志贺岛发见刻有“汉委奴国王”的金印,“委”即“倭”)日本学者考证,这个“倭奴国”应读为“倭”的“奴国”,它就是《魏志·倭人传》所述女王治下约三十国之一的“奴国”,位于今北九州福冈市附近。但《后汉书》关于倭奴国,除光武赐倭奴国王印绶,及“永初元年(107)倭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两事是《魏志》不见者外,几乎没有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