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不安。
兵部一密阁中,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将朝中大员齐聚于此,开起了一场关门会议。
所议之事不外乎崇祯帝大行,其子嗣下落不明,究竟立哪位藩王为社稷之主。此事在朝中分为两派,一是按血脉亲疏论,近在淮安的福王朱由崧在伦序和地理上都为最佳,朝中有识之士皆力挺福王。
另一派则由东林、复社成员组成,东林党魁钱谦益带头提出改立潞王朱常淓。原因为何?早年明神宗时期,欲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但此事被东林党人做梗,化为泡影。而朱常洵之子便是朱由崧,倘若福王登基,焉能不就此事清算于东林党?
东林党人为此惶恐,所以不顾伦序,只为一己私欲力撑潞王朱常淓。
“值此危难之际,仍在内斗,大明朝安能不亡?”史可法望着两帮人争锋相对的模样,心中悲苦万分。眼下史可法在应天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称之首席大臣也不为过,然越是如此越让他两难,因为他的决定会真正影响整个国家的走向。
史可法师从左光斗,而左光斗又是东林党人,所以他的身上也有东林标签,然而真要立疏不立亲,违背伦理纲常?
“唉。”史可法在周围人的争吵中,无奈叹息.....
远在大同的崇祯,不知也无法预知子嗣身亡的事情。因为在他的后世记忆中,只对一些历史上的重大节点有一定了解,不清楚具体脉络,要怨也只能怨后世的自己是个理科生,没好好学习历史。
杨伯先此去阳高募兵已有七八日,仍是未归。
崇祯也不闲着,拉着宋献财在城中四处奔走,让他为自己引荐结交顺军将领和官员。
这不,今日宋献财在凤临阁又组了个酒局,说是有大人物莅临。
崇祯洗漱完毕,换上一袭青色长衫,看了看铜镜中的自己,比以前年轻许多,好似回到弱冠之年。突的想起后世自己曾看过的一部洋人电影,现在这样就很好,可千万别真的返老还童啊。
崇祯就此事调笑了一番,整理妥当,出门与宋献财前往酒楼赴约,待二人走后,王承恩才悄悄地从崇祯房中走出,由后门离开。
推开风临阁天字一号房的珠帘,崇祯一眼便瞧见那日代王府门口的文书赫然坐在其中。他旁边还坐了个黝黑恶汉,坦胸露腹,手中搂着同样衣衫不整的美姬,自顾自的上下其手。
那文书也看见了崇祯,嘴角轻轻上扬,一脸玩味神色。
宋献财引崇祯落座,介绍起来:“来来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