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郑经让郑经想办法,不能让他们闲着,闲的时间长了捕鱼的技能可就废了。
“延平王!您得给老臣想想办法,这老百姓宁愿吃糙米也不吃鱼,臣捕捞上来的鱼处理不掉可怎么办?”
郑经哈哈大笑道:“老将军,现在老百姓手里两手空空,还需要我们每日管饭,鱼肉的消耗就已经下降了这么多。
等到夏粮收获之后,老百姓的手里有了余粮,大锅饭的日子也结束了之后,咱们这鱼啊可就不白给老百姓吃了,那是要收钱的。
到时候这鱼啊就更难处理掉了,所以啊!我们人少内需不足,就只能向外寻找销路,我们鱼肉多的吃不了,可别的地方还吃不上呢。”
“延平王!您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将鱼卖到别的地方获利?”
“说的不错,无论是西边的大陆,还是北边的朝鲜,以及倭国都是我们潜在的市场。”
“延平王,这个想法是好的,可是却不现实,这鱼不同于布匹、瓷器,放多少时间都没事,这鱼放的时间长了可是会臭的。
除了将鱼晒成难吃的鱼干之外,任何地方的鱼都是只能在当地消耗没有例外!”
“没错!若是哪里都能放得住,那我们还真就卖不动呢!寡人正好有办法能够让这鱼肉做成耐储存的样子。”
“延平王!您说的是真的?”黄安急切地问道。
“千真万确!”
“那要如何做?”
“不着急!你先去找个会烧陶的,烧一批带盖子的陶罐,要大小形状一样。”
这烧陶要比烧瓷容易的多,百姓当中能够烧陶的也不在少数,毕竟粗陶不值钱,既然当成一门营生也挣不了几个钱,还又脏又累,这活就没多少愿意干。
黄安找了好几天才找到了一家会烧陶的人家,这家人已经分了田地,人家宁愿种地也不愿意从事这一行。
老将军好说歹说,这家人答应将烧陶的技艺传授给黄安,黄安哪有时间学这东西,从渔政船上挑了几个机灵的小伙子跟着师傅从如何选土、搭窑、码窑、点火、火候一步步地传授。
半个月的时间,第一批陶罐做了出来,黄安发现这陶罐烧的还不错,直接赏给了那家人十两银子当做传授技艺的束脩。
那家人没想到这破烂技艺还能换来银子,揣着银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黄安带着烧好的陶罐去见郑经,询问郑经接下来该怎么办?
郑经便安排厨子分别做了几种鱼,连同汤汁分别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