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人传说,那位头陀便是大和尚佛图澄,而小沙弥后来作了大师的弟子,即竺法和。寺㾄飞檐上的风铃声极其清脆,佛图澄大和尚据铃声而辨吉凶,十分灵验。
——即刻有人置疑:“那他老人家肚子上的小孔,没事么?”
匐勒笑了:“晚上读经时,大师会如常拔掉棉絮,便有光芒从孔中射出,照彻书房。”
“太神了!”阿圆慨叹。
又有人担心:“时刻流出金沙的泉水,那得有多少人惦记啊?”
“没错,大师施展神通是为着成全小沙弥的至诚愿望,可不是为着便宜心术不正之徒的。”
故事的结局颇为出人意料——
后来茅蓬寺里出了一个贪心的和尚。他嫌流金泉流出的金子太慢,两石米也太少,违背佛图澄大师的明训,私自用凿子凿啊凿,泉眼倒是凿大了,可是流金泉从此再也不流金子了,澄金池底也只有薄薄的一层黄沙。
——众人又切齿又失望,无可如何之际,听见最后匐勒悠悠道:“佛图造化澄金池,能解万千僧人饥。如是贪心不随缘,金变黄沙僧无依。”
当中的教化耐人寻味,大家渐渐静了下来。
匐勒最后说的,更像是对世人的警示,懂得适可而止就是惜福,而贪得无厌,就会像那个和尚一无所获了。
少姝抬抬手,点评道:“可见人人艳羡之福,非从外来,而是由内而生的。若要享福,须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
匐勒大声答应:“真不愧是少姝姑娘,随口说一段,也是分量十足。”
“这可不是我说的,古语有言‘祸福无门,唯人所招’,可见是梳理过多少人事起伏才归纳出来的。”少姝笑。
(“祸福无门,唯人所招”句: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指出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而是人造成的。此外,宋代佚名的《太上感应篇》中有化用,其意大旨相同:“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其中“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是无上之上的意思。)
“原来灾祸和福分不会平白无故地降临人身,归根结底,多是由人的行为招致的啊。”阿圆若有所悟,第一个说出心中的体会。
大家也都跟开始畅所欲言了。
“福气不必很多,细水长流也是极其难得哇!”
“嘻嘻,人世间有各式各样的人,就有各式各样的福气,大人们常说要惜福,这是一定要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