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姝悄悄地打量一圈身边在座:舅舅一心一意守护狐岐山水,照拂乡民;大师无怨无悔传讲佛道,用脚步丈量异国他乡的土地;柏公乐得四处游摊,助人解渴,还顺带谈天说地;就连年纪轻轻的尹毅,也是矢志不渝地日日在陶复庐中热忱修习——每个人的天命各有不同,有无必要将自己的人生绑在别人的光芒之下,为什么非要做那些所谓了不起的事呢,用自己的生命来阐释自己,已经足够了不起了。
心血来潮,她冲柏公指指里间案几上的七弦琴。
“姑娘请。”柏公乐意之至。
茶香氤氲中,少姝但凭记忆,随兴拨弄了几节。
“世上真有隐没未闻的秘曲,只是从前无缘得闻啊。”尹毅感慨。
思霄冁然:“在此间煮茶抚琴倒也合适,不必再焚香了。”
(抚琴焚香:古人抚琴一般喜欢在古琴旁焚一炉香,焚香与抚琴都是雅事,香为琴魂,琴助香韵。《红楼梦》第八十六回黛玉道:“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须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又饮少时,大家用毕各色茶食,这才道别了店主出来。
老好柏公站在水池边上,殷勤相送。
“舅舅,大师,容少姝告辞,要从这边回家了,”少姝又热乎道,“大师既然来了,不如在陶复庐多住几日。”
“好说,好说,少姝姑娘路上小心,”佛图澄笑着应了,放眼望去,“狐岐山当真是个好地方,脚下淌着清泉,旁边憩着庙宇,那上面又托出一座亭子,神和人,都服帖的,满足的,守着他们的山山水水,我都担心自己舍不得离开呢!”
大家都给他说笑了。
尹毅道:“师父,我送少姝姑娘回去。”
思霄又看了眼徒弟脸上伤势,点头吩咐:“也好,记得回去先用热水沐浴,洗洗就好了。”
二人刚走出一截儿,身后传来思霄的嘱咐:“少姝,回去告诉你妈妈,别只顾着闷头纺织,要不就是躺觉,出门来,多在山间散淡散淡更有益处!”
“好咧,我会替舅舅转告的,”少姝眨巴着眼,口齿伶俐地出了个主意,“不过,那也得看母亲大人心情,兴许见了舅舅,叙叙家常更好呢!”
“看见没有,吾家女儿呀,主意大得很!”思霄无奈地摇着头,向佛图澄摊一摊手,不过转念想起两个妹妹幼年时的情形,顿觉释然了,这年纪上下的小姑娘,确实免不了如少姝自己所说的——有时会突然变得“莫名其妙”,那一股子肘劲儿猛地起来,叫旁人无所适从。
少姝吐吐舌头,说完话就跑开了,窃笑着一溜烟儿往家赶,急得尹毅在她身后小跑。
她亦自觉,恰因依仗长辈宠爱,才敢想什么说什么,不过,舅舅近来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东露一鳞,西露半爪,心思尽付与游侣们逍遥畅玩,好容易回来了,实该在家里安生地呆上一阵儿,“收收心”才好。
过了几日,三跌瀑边,由少姝主讲的故事会照常开锣了。
阿圆兴冲冲地跟少姝禀告:“少姝姐姐,近来遇着匐勒,感觉他面目口气平和了不少,脾气也远不如从前那么冲了呢!”
此言一出,众娃纷纷应声:“就是,就是。”
匐勒的转变,虽说不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事,但却令大家倍觉吊诡可疑。
偏那人还不大经说,远远地,匐勒兄妹赶着驴车上山来了,还迎着众人热情地吆喝致意。
“少姝姑娘,你果然在这里!”匐勒抱着妹妹跳下车,拴好驴,快步赶至众人聚集的大树下,在惊奇目光的环视中招呼一遍大家伙儿。
刚坐定,他本欲再开口,却凝噎在喉间。
“什么事啊?”少姝一眼看出他有话想说。
匐勒眼神逼切,还是打开了话匣子:“佛图澄大师的道行属实精微深奥!我说真的,可不是因思医师道友这一层而故作奉承。前几日,武乡的亲戚前来探望,他也提起了大师的一桩神通事迹!”
“哦,是佛图澄大和尚的故事?匐勒哥快给我们说来听听!”
“匐勒哥……”
注意到阿圆急不可奈的拜托措辞,大家不由地怔怔互看起来,相对无语。
想起阿圆之前为他们唾沫横飞地描述“修理”上寺众沙弥们的情境,总觉得稍显浮夸:“多亏有他和尹毅哥,二人真是好功夫,讲义气,靠得住,彼时我连害怕都忘记了!”
但凡与人一起打过架,便从此与那人亲密无间了——这是孩子们心照不宣的共识,话虽如此,还是着实灵验得叫人吃惊,一起打架的,哪怕“那人”是胡小子匐勒吗?
也顾不上计较那许多,匐勒凿凿有据的“玄奇”逸事已然开始了:
几年前,有一个小沙弥来到武乡的南山,见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便有心要在此处建造一座寺院。
(武乡南山:位于武乡县城东南,因为是佛图澄的道场,后被称作“南神山”。)
于是他在南山自己搭了一座茅蓬,每日早出晚归,四处化缘,也不化别的,单单化来些大大小小砖瓦石块。差不多一年光景,化来的旧砖旧瓦已堆得像座小丘了,他心里美滋滋的,时刻憧憬着将来盖好的寺院。
一日,小沙弥化缘背着砖瓦回到南山,看到石堆旁一棵古松下躺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头陀。
(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即甩开衣服、饮食、住处等三种贪著的行法。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见到归来的小沙弥,一副接近西域人长相的头陀起身迎上去,向他讨饭吃,要水喝。可山上没有水,无法做饭,因此小沙弥双手合十,深施一礼,对那头陀说到:“法师,饭菜弟子没有,要喝水可以等弟子下山取来。
没想到,这头陀闻听此言,立刻火冒三丈,竟然对着小和尚费尽心血化来的旧砖瓦一顿乱砸,眨眼间砸了个稀巴烂!
小沙弥见此情景,心里别提多难过,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本想开口责难,又忍住了,只是口中不断念道:“善哉、善哉。”
头陀这时走过来,对着小沙弥双手合十,念念有词:“苦,苦,苦,口苦,心苦,到头不苦;碎,碎,碎,砖碎,瓦碎,原来不碎。”
接着,把手中的禅杖轻轻一挥,转眼间刚才那堆破碎的旧砖瓦变成了一堆崭新的砖瓦。
小沙弥见此,大惊失色,立刻领悟了头陀的深意。
方才,这些对他而言弥足珍贵的砖瓦碎成了石砾,本质终未变,然历经过幻灭的挫磨,却让他更加明了本心。
头陀看着小沙弥湛亮的眼神,莞尔一笑:“你今日所遇,亦是修行的必经之路。”
小沙弥深鞠一躬,道:“感谢法师开示,弟子受教了。”
那头陀又从地上折了一节芦根,转身往山崖上一插,顿时一股清泉汩汩而出,接着把自己的钵往泉头下一放,登时变成了一汪水池。
——故事进行到这里,少姝不禁嫣然浅笑:“原来大师的旧钵是留在该处大显神通了。”
阿圆听得真切,也道:“是啊姐姐,说起大师的神钵来,咱们也算有一面之缘,估摸着并不是南山那个。”
“大师现用的陶钵,可是珐花用心烧制的呢!”少姝说出来,简直觉得自己脸上也有光。
孩子们参差不齐地惊奇嗟叹过后,又央那匐勒继续霁下去。
匐勒不觉得意,眉飞色舞地继续说道——
新泉涌出之际,头陀席地而坐,口称斋戒前要沐浴净身,竟从左乳下方的小洞孔中掏出心肝肠胃等诸多内脏,洗涤一新放回腹中,然后又塞回去,再用棉絮塞上,肚腹完好如初。
小沙弥见状大惊,当下了然活佛降临,连忙急退两步,双膝跪倒叩拜不停。
头陀扶他起身,笑念道:“流金泉,澄金池,一天送你两石米;澄金池,流金泉,三月一座大寺院。”
小沙弥果见水中夹杂着闪闪的金沙,不一会儿,池底就沉下薄薄一层黄灿灿的金子!
山上从此有了水,小沙弥每日从那池中淘金,刚好可以买两石米,从此他一心一意地辛苦劳作,没过多久,盖起来一座小巧玲珑的圣佛堂,还在圣佛堂的山岩上造了三尊石佛像,三个月后,寺院果真建成了,得名为“茅蓬寺”。
(茅蓬寺:位于现山西省武乡县南神山,古时武乡属于上党郡,颇值得玩味的是,盖因佛图澄曾于此地修行传法之故,南北朝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出现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名僧,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有史记载的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法显大师。北魏王文谟有一首《谒南山茅蓬寺》,也间接佐证了该寺建造与佛图澄的渊源,诗云:“西域佛图澄,东土济苍生。河边洗心秽,闻铃辩吉凶。法慧皇太子,渡化石世龙。圣师今犹在,南山梵音轻。”王文谟:北魏道武帝(386―409)时人,登国年间,历任东道行军总管,善州刺史诸军使,著有政绩,封燕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