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走到了山坡之上,向一边看去,能看见大片的浅浅的山地,日复一日的被江水冲刷,却日复一日的壮大。
李东飞想了想道:“风水虽然是玄学,但这门学问也是古代人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譬如……”
他抬起头,原地转了一圈,指向另外一边:“譬如,你看那里……”
常闲下意识地向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植被披覆的地方,有一道灰白岩石,弯弯曲曲地向前延伸。
“所有的山,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岩石自有其走向,这个走向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轻微的变化。”
常闲马上反应过来了:“地壳运动!”
“没错。所以,如果我们要找一个墓穴时,会找地壳脆弱,容易出现溶洞的地方吗?”
李东飞摇摇头,自言自语道:“当然不会。”
“我们会找土质疏松,容易生泥石流的地方吗?”
继续摇头。
“古人很聪明的,他们在寻找合适的墓穴的时候,当然也会考虑到这些问题。”
“再结合地势、地形、视野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反推,我估计,这就是寻龙点穴的意思了。”
李东飞这番别出心裁的论调,让常闲不得不佩服。
他结合地形,以他的思维来解读风水,居然也能头头是道,自圆其说。
不知不觉,他们走到了山顶,视野顿时变得广阔起来。
此时的陶澍墓还不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孤零零的丢在沙湾之中,没有旅客,附近也没有人家。
除了一条石径可以通行,就只有被当地人占用的菜地,零零散散的好像人头上的癞子,十分荒凉。
两人也不讲究形象,随便找了块石头,用手扫去灰尘坐下,喝瓶水。
常闲笑道:“您刚才说的这是阴宅,那阳宅您又怎么解读呢?”
“你还别想着看我的笑话,我当时跟设计部的人还真研究过。”
李东飞笑道:““阳宅的讲究不外乎趋吉避凶,我跟你讲这么一个案例。”
“南边某个城市有个商场,经常生跳楼事件,最多的时候,一年有八个人。这件事,你听说过吗?”
常闲莫明感觉到一阵寒意,打了个寒噤:“真的假的?”
“是真事儿,你觉得这座商场,是不是很不吉利?”
“那当然了!”
“好风,畅快!”
李东飞披开衣襟,呼吸着江上的风,大呼了一声,再道:“所以我们也会说,这座商场的风水很不好。”
“但它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
“我们当时通过照片,分析了一下这座商场的环境。”
他伸出三根手指,接着道:“我们发现了三点问题。”
“第一,它的穹顶玻璃是灰色半透明,所以就算在大晴天,也会觉得商场里阴森森的。”
“第二,它的地板颜色非常艹蛋,上面有一个放射状图形,视觉上有向里收拢的效果。”
“第三,商场的楼道非常狭窄,栏杆向外倾斜,倚靠或者靠近的时候,人会下意识地被向外引导。”
“正常情况下可能不会有太大感觉,但是遇到情绪或者心理状态不佳的时候,就会受到暗示……”
李东飞抬起手,做了一个向下的动作。
常闲下意识地跟着他的动作看过去,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
常闲道:“也就是说,这里的风水不好,其实是设计问题,容易产生心理暗示了?”
“对,这是其中一种。”
“我还去过另一座居民楼,里面的住客也经常说闹鬼。”
“我亲身过去看了一下,发现这座大楼的视觉死角很多,走到特定地点的时候,就会觉得后面有人在盯着,心里特别不安。”
“久而久之,这样的情绪积累起来,就会生各种事件,传出去一样是风水不好。”
常闲低头想了想,觉得逻辑缜密,无懈可击,佩服道:“李哥,风水这门学问,您这个角度确实可以做一部分的解读。”
李东飞哈哈大笑道:“必须的啊,不过风水是几千年的学问,包罗万象,我只是从设计工程的角度,以偏概全的这么说了一番。”
“科学和玄学就像中医和西医,就像国画和油画,原理本来就不一样,不可能穷究的!”
……
时近中秋,太阳已开始西斜,整个陵园地势开阔,秋阳无遮无阻的泼洒下来,中和了江边水汽,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
两人坐着欣赏了一阵江景,觉得体力恢复了,起身拾级而前。
迎面是一座牌坊,正中有一块汉白玉的石匾,上有何绍基所书的陶澍生平。
两个人站在石牌坊前,李东飞身着淡黄色的咔叽布长裤和短袖马甲,常闲头戴遮阳扁帽,俨然一派考古学者的模样,饶有兴致地端详着这湖湘先贤的归宿。
常闲道:“李哥,我为什么带您来这里呢?是因为近代湖湘英雄辈出,人才蔚起,其源就在陶公。”
李东飞哦了一句,也掉文道:“何以见得呢?”
常闲呵呵笑道:“我们现在都说无湘不成军,除非湖南人尽死什么的,显得我们湖南真是像岳麓书院写的“唯楚有材”那般。”
“但是,这其实是幻觉。有谁知道在陶澍之前,湖南人才究竟有多凋零呢?”
陶澍之前的湖南,真真是人才的“荒原“。
正史24部书中,被立传之人共有4000余人,其中湖南籍仅有55人,而冠军省份河南有900多人,湖南只有河南的十八分之一。
陶澍之后,湖南则人才辈出,群星闪耀。
与他有直接关系的有左宗棠(亲家)、胡林翼(女婿)、曾国藩、魏源等等;
与他有间接关系的人才,比如彭玉鳞、罗泽南、郭嵩焘、唐才常、陈天华、杨昌济等等,都受或多或少受到陶澍的栽培和影响。
史家对陶澍有如此评价:“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人才不能蔚起,亦赖陶澍之引喤尔。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固皆标榜经世,受陶澍、贺长龄之薰陶者也。“
常闲道:“陶澍之能,最能在于慧眼识珠,简拔人材于微末。”
“所以我一直都认为,一家企业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部门,而不是业务部门或者技术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