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逛三四千的店。
这些卖三四千一件衣服的店,一天卖出去一件基本就够房租水电和人工成本了,但只要大的节假日和商场联名搞活动,一天营业额就能达到一二十万甚至更多,一年这种营业额会有三五个周期,所以很多本地的自主品牌资金允许的话,都话选择大型商场和商业街的显眼位置租住店面。
他们不用代理费,不要广告费,唯一的投入就是店面,一件衣服在商场卖了三四千,开了两三个商场店,再在商业街和其他县市区开分店,那么它的衣服就值三四千了,这些自主品牌的利润非常的大,最大的投资就是租金,要和大品牌在一个地方,很多人也会以为它们是大品牌。
陈实的服装品牌就是前期直接走这种路线,就是为了抢占市场,有些东西前期你定下来了,后期想要改变就很难了,比如某米前期就走的物美价廉路线,前期确实好,很盈利,但后期几次冲击高端市场,手机超过四千基本没人买单。
大家一想都四千了,我买你干嘛,我买更多的大牌子,或者在加点钱买某果了,所以某米直接把小米和红米区分开了,小米只做中高端,红米做低端,但还是没做起来,这就很尴尬了。
大家对某米的定位就是物美价廉,这个算是成也物美价廉做不起高端也因为物美价廉吧。
某为前期就做低端机,然后突然转型,一两年内全部卖四千以上的手机,直接砍掉后期的很多低端机,前几年盈利一般,但两年时间过去后,大家就知道了某位只要出手机都不便宜了,然后某位才推出了某耀了,这就是一种策略。
陈实想的也是前期把自己的价格定的不能太低,然后在网店开,线上线下几个基本统一,然后在打折促销,这样才会有人爆发式消费,比如大品牌只要一打折都是五折或者三四折,有的甚至一折,原价二三千的衣服打完折只要几百,大家想都不想就会买,觉得这个买的特别值,没人会考虑这个本来就这个价。
大品牌的服装上市两个月都不会降价打折,一般会有个新款九八折,如果我告诉你,这个新款可能就出那么几件你会不会很吃惊?这个就是卖给不差钱的,然后在看下市场反应,人家都有市场专员做调研的。
如果发现这个款式很多人看和询问,那么两个月后就开始量产了,然后直接六七折打折或者五折,马上就有人会购买,因为觉得这是真的在做促销打折。
沈雪看了几圈后,发现今年走的依然是简约风,欧美简约风,但有几家开始做中国风了,这两年很多厂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