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在前方的飞行员就是这么干的。
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随着未来军事行动的种类增加,真的需要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来应对某些极端战区状况呢?
现有的战场信息传递,优先考虑有线电话,可在跨浮岛行动中,电话显然就没办法和本部联络了。
接下来的人力传递,可靠是可靠,却有着人员安全风险和信息传递有较长延迟的双重缺陷。
再往后才是空军的两种通讯手段,灯光和魔法通讯器,两者实际效果和无线电塔一样,都只能用“滴滴滴”的间断式声、光发送信息编码。
其实是够应付不少场景的,单纯的烟雾、禁魔都不能彻底阻断军事消息传递。
只是对于需要和平民互动的场景,还是要有比横幅更好的手段。
拉烟和横幅差不多,都只能在能见度足够高时用,而且拉烟的组织难度太大,不适合临场定制消息。
与视觉信息形成互补,就是声音咯。
一种飞机携带的大功率扩音器材,或者是较小功率但可以投放的形式,必须有录音和重复播放功能。
这种问题靠团部和战士们自身是解决不了的,只能出具报告上交。
很快这报告就到了王齐手里。
看到这份报告时,王齐深深感觉人口增加也不都是好事。
随着地盘扩大人口扩张,他现在已经很难直接去管一些细节问题,最近一次都不记得是多久之前了,大概是新城汽车厂的卡车标准?
但卡车标准落在王齐直接指示的方面也很少,他就写了一句“只做重型柴油车,集中力量提高柴油机技术”。
木头人系列飞机好像也能算他头上,不过那东西并不能算在产品链里面,是特殊局势造就的特殊量产需求。
像这次空军提出的功放器或者叫录音机的,不临时去查一查,王齐还真不知道根本没人做。
不过这也不能怪民众不长进,重工、机车汽车厂、化工、炼钢、电力设备,哪个都是需要消耗大量技术工人的,愿意钻研技术的都被捞得差不多了,灾二代们所处的时代能用的电池都极少见,大概也没几个人玩过非集成电路的古董收音机,没人造倒是很正常。
仔细想想,这东西用工业形式制造出来,产业链太长了。
电子管涉及到玻璃塑形和往里面罐装特殊气体;简单电路板用木板加手工走线的形式倒也能做;磁铁,没有发展到稀土磁铁的地步,用电磁铁加工永磁铁的技术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