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成这样一个题目,再让学生画集合圈。
很多学生还没开始画,就已经觉得不对劲了。等他们画的差不多了,虽然感觉自己画对了,但是又觉得奇怪。
最后的结果是大圈里套着一个小圈,小圈里是八个重复的人名,小圈外是参加跳绳比赛的第九人,小圈和第九人都圈在大圈里。
青辰展示了其中一份字迹漂亮的集合圈,按照小圈里是什么,小圈外是什么,大圈里是什么的思路订正了一番,学生们这才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就不剩多长时间了,就做了两道题,也就下课了。
学生们很嗨,因为青辰上课总喜欢问“这么做对不对”“到底行不行”“你觉得是什么”这类的疑问句,把学生们问的都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又给了肯定的答复。
学生们的心理从肯定,到疑惑,到对自己的半信半疑,再到被肯定,跟坐过山车似的起起伏伏。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学生们精神都有点亢奋了。
课间休息,陈秋帆只是做了简单的点评。
“这节课除了练习比较单一以外,参加校内的比赛足够一等奖了,上的还不错。”
听了陈秋帆的点评,青辰瞬间就回忆了整节课,发现自己还真是忽略了练习的细节。
而且陈秋帆说的也够委婉的,参加校内的比赛是够了,弦外之音就是,参加区级、市级甚至省级的比赛,就要差一些了。
“陈姐,您给我点点,哪应该改进一下。”
陈秋帆看着板书,呵呵笑了两声,说:“行吧,跟你说说,你看,首先是导入和例题之间的过渡,太生硬了,你得想想怎么圆过去。还有你这个例题,要是能不用书上的例题尽量换一下。区级不提,这节课你可以去咱们档案室找找,获得市级省级比赛的,基本上都没用书上的例题。还有就是你得推陈出新。就比如我原来说的微课,我不是让你为了用微课而用,我就是说这个理念。你的课里有新的理念,明显就比别人高了一个层次。”
青辰认真做了笔记,把陈秋帆说的全都记了下来,这一番说,差不多十分钟就过去了,两个人离开四班,一个去五班,一个回三班,准备上下一节课。
三班的课这节很好上,就是讲卷子,昨天刚刚考完的卷子。
唉,讲卷子这种课,是比复习课还要难上的一种课。你可以把它上的很简单,但是要想把它上好,是真的难。
最简单的,就是把卷子挨道题讲一遍,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