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严惩不贷。
明太祖还带头禁酒。并多次颁布限制酿酒的命令。在他的影响下,后宫的后妃也都十分注意节俭,从不盛装打扮,宫内节俭成为风气,并影响到了全国,对明朝的国力强盛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人生来都有过好日子的愿望,改善生活,由俭入奢自然容易被接受;而丢掉已经得到的一切,由奢入俭,在习惯上、心理上都难以适应。在这方面,清末八旗子弟的沉沦大体可为佐证.
由奢入俭固然不易,也并非不能做到。在党的历史上,许多富家子弟在决心投身革命之际,就在“奢”与“俭”之间毅然作出了选择.
崇尚节俭、力戒奢侈,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古人强调,事业要勤劳,生活需节俭。《左传》甚至讲“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这个道理很简单:沉湎于物质享受,必然玩物丧志,不可能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古代圣贤大都能在事业、生活上做到克勤克俭: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诸葛亮牢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以朴素艰苦的生活砥砺斗志,实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们成就了事业,也树立了以严于律己促进事业成功的榜样。
相反,一些封建统治者丧权亡身,也往往与无休止地追求享受有关。生活上的奢-靡荒--淫是与政治上的昏-庸-残-暴相伴而生、恶性循环的。
整日陶醉于香脂粉黛、酒-池-肉-林之中,哪会想得到社稷江山、黎民百姓!发展下去,势必不勤政、不问政、不早朝,以至把国是当儿戏。
当封建统治者奢-靡、腐朽到极致之日,就是自取灭亡之时,他们离马嵬坡和大泽乡也就不远了。
“历览前人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非常深刻的教训。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十个字的睿智之处,还在于解释了“俭”与“奢”转化的辩证法。
人生来都有过好日子的愿望,改善生活,由俭入奢自然容易被接受;而丢掉已经得到的一切,由奢入俭,在习惯上、心理上都难以适应。
在这方面,清末八旗子弟的沉沦大体可为佐证。八旗是清朝的一种军事建制,骁勇善战。孩子生下来就放在马上锻炼,个个了得。为打江山立下了功劳。
然而定都北京后,种种特权毁了八旗子弟。他们早已遗失了父辈的进取精神和斗志,无所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