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黄二人中陈晚荣最欣赏吴兢,其人品才学早就心仪了,一见之下更是心折。黄伯鸣虽是饱学之士,只是其人太假,没有吴兢真诚,是以陈晚荣才问吴兢而不是黄伯鸣。
吴黄二人对望一眼,黄伯鸣接过话头道:“晚荣兄有所不知,我们是慕您才名而来,还请您多多赐教。”古人见面尊称兄,是出于礼貌。
陈晚荣来到唐朝连罗家甸都没有出过,何来才名之说?陈晚荣不由得异常惊奇,不无调侃之意的道:“请问黄先生此话怎讲?我足不出户,连宁县都未到过,何来慕名之说?要说种地,大唐优秀农夫何止千万之数,我无论如何也是排不上。”
吴兢呵呵一笑,解释起来道:“晚荣兄过谦了,晚荣兄实为大才!鄙人不才,给学子们出了一个联句,晚荣兄不是对出来了么?”
你那个对子初看起来是难,只要在社会上历练几年,懂得对联的技巧就能对出来,没什么好难的。就凭这对联来拜访自己,也太牵强了,陈晚荣一边转念头,一边道:“吴先生高才出此佳对,晚荣不过是略一提点,是再荣对出来的,我不敢居再荣之功。”
这对子黄伯鸣想了一天也没有想出来,直到陈再荣对出来这才不得不服。一问之下,陈再荣把陈晚荣提点的事儿一五一十的说了,黄伯鸣和吴兢惊奇不止,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居然能指导陈再荣对联句,这让人太难以相信了。
紧接着陈再荣把陈晚荣出的二十棵树的问题说了,黄伯鸣不屑的一笑“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敢拿来难人?”
吴兢一开始也没当一回事,只是出于礼貌才说“我先试试,要是不成请别见笑”,略一心算才现不对头,这道题远比他想象的要难。这一来,吴兢兴趣大起,抓起笔在纸上画起来,越画行数越多,画到十二行再也画不出来了,心里却明白远远不止这个数,自己却无能为力,苦恼不堪。
黄伯鸣对吴兢极为服气,见他给难住了,这才觉这道数学题非常难,也加入了研讨的行列。两人苦思不已,一点进展也没有,黄伯鸣出主意道:“吴兄,我们解不出来,不是还有郑兄么?去找郑兄。”
他说的郑兄就是李清泉嘴里的郑老爷子郑建秋,三人极是要好,又是学友,对郑建秋的才学黄伯鸣很是佩服,才如此说话。
向郑建秋求助吴兢没有理由不同意,二人风风火火赶到郑府,把题一说,郑建秋的眼睛瞪得老大,摇头认输。
正在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奇人出现,提笔在吴兢画的图上勾勒几笔,一幅十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