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安兴一次解决了三司会审中大理寺与御史台两个部门的问题,剩下的便只有刑部尚书魏同、侍郎张先了,这两人虽然都会参加会审,但尚书必定官高一级,自然搞定魏同,刑部方面也就没有了障碍。
这日,刑部尚书府上接了个贴子,说秦王爷邀请魏同于春茗茶楼喝茶话事。
魏通还挺奇怪,自己与这秦王也没什么关系,而且这秦王是一个典型的闲王,平日里在王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无端端地怎么想起来要约了自己喝茶。
但秦王终归是个王爷,人家邀请你是给你面子,怎好不去。
魏同便如约去了春茗茶楼,刚进茶楼,只见一个仆从迎过来:“请问你是魏大人吧?”
“正是!”
“魏大人,请随我来。”便带着魏同上了二楼,来到临街了一个雅间,推门进去,随手又关了门,在门外站了。
魏同进了雅间,见一位年轻公子在主位坐着,旁边立着两名高大威猛的带刀汉子,这位公子正是大汗。
魏同是认得秦王的,秦王少说也有快五十的年纪,当然知道这位年轻公子并非秦王,但也估不清地方的身份,看这架势,定非普通人,或者可能是王爷家的公子之类的。
冲大汗拱手道:“不知阁下是?”
大汗也不回他,指了指对面的座位道:“魏大人,请坐!”
“请问王爷?”魏同又问了句。
“王爷有事,可能会晚点过来,王爷让本公子先陪魏大人喝喝茶,聊会天。”大汗沏着茶,淡淡地道。
“不知王爷叫在下过来何事?”魏通还是心中疑惑。
“冯渚之事。”大汗递了杯茶到魏同面前。
魏通一惊,差点站起来。
“是不是觉得有些敏感?”大汗目光停在魏同的脸上,与他的眼神对在一处。
“这——”魏同不知该如何说,端起茶杯,喝了口压压惊,接着道:“不知王爷为何为关心冯渚一案?”
大汗继续斟着茶,没在抬眼看他:“秦王爷与冯大人,在商业上有许多合作,一直关系密切,如今这冯大人出事,王爷也知道无力左右大势,只想保这冯大人一命,不知魏大人可有对策?”
“这个——”魏同又喝了口茶,心中狐疑不定。
大汗心道,这真是老奸巨滑的东西:“冯渚此案,王爷不仅见了你,也见到大理寺安大人与御史台周大人,二位都觉得此事不过举手之劳,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得罪秦王爷。”抬眼看了看魏同道:“不知魏大人有什么想法?是同安大人、周大人一样卖秦王爷一个人情,还是非要置冯大人与死地,从而成为秦王爷的敌人呢?”
魏同此时心道,这话说到这个份上,还有得选吗?只是这秦王爷不过是普通的闲王,得罪了也没多大关系,这个人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没点好处难道就卖了?
大汗伸手入怀,掏了张一千两的大汗银庄的银票出来,在茶桌上推到了魏同跟前:“秦王爷知道魏大人这些年这种银票收了不少,也不缺这一千两银子,但秦王府也不缺,所以出这一千两银票,只买魏大人在三司会审时,为冯大人保命的一句话,应该还值吧?”
大汗社早已查出魏同是个贪财如命之人,这些年通过刑部案件收了不知多少银两,所以这话一出,明显带有“你魏大人贪腐受贿的事,秦王很清楚”的警告。
魏同很清楚,秦王的面子,可以不卖,但秦王如果知道了他贪贿一事,这面子就不能不卖了。
当下最安全的,莫过于拿了秦王的银票,再帮秦王个忙,那秦王也不好再说出他贪贿的事,这张一千两的银票便将他与秦王绑到了一起。
揣着这种心思,魏同心安理得地把银票收了,端起茶杯:“公子把这事都说了,看来王爷是不会过来了。”
“正如魏大人所言,在下已经与魏大人达成合作,秦王也就没必要再出面了。”
“只是,还未请教公子尊姓大名,与秦王爷是什么关系?”
“在下只是秦王爷的府中宾客而已,今日与魏大人见面,不过是代王爷传个话,以在下的身份,实在不太适合在外面张显名字,还请魏大人见谅。”
这王府之中,养些有各方面才能的宾客是常见的事,宾客代王爷在外面行事,为了避免对自己以后的影响,不愿报姓名,也在情理之中,魏同当然理解,也就不再追问。
沉思了半晌,魏同看着大汗道:“请问阁下与大理寺安大人、御史台周大人,是否确定落实无误,只怕到时口径不一,反而麻烦。”
“这个魏大人尽管放心,你到时只需要认同安大人与周大人的观点即可,多余的话都不用说。”
大汗与魏同落后之后,便书信一封,派人传于大理寺卿安兴,安兴接了信一看,这么快就把刑问尚书魏同都搞定了,这河东大儒的势力在朝中果然非同一般,看来没事还真的要多往河东那儿走动走动。
没几日,在刑部大堂,三司会审冯渚。
“冯渚,你前面可知建王谋反之事?”
“我与建王一直并无交集,怎会知道他要谋反一事,再说,他也不会将此事告知与我。”
“你为何要参与建王宴请?”
“建王当时身为当朝王爷,他邀请在下去,我也不敢不去。”
“建王宴请你的目的何在?”
“他只是向在下提出推荐几个官职。”
“那你有没有答应他?”
“在下没有答应他,即便后来的补缺推荐,在下也没有按他的意思推荐。”
“除此以外,你与建王可有其他往来?”
“并无其他往来!”
于是,大理寺安兴、刑部魏同、御史台周进等从商量了一下,达成这样了个记录:
冯渚参加建王宴请两次,建王提出要冯渚按他提供的名录推荐候补官员补缺,但冯渚并未按建王授意推荐;除此两次宴请外,冯渚与建王并无其他往来与交集;且冯渚对建王谋反一事并无提前得知,没有证据证明冯渚为建王私党、并参与建王谋反一事。
经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判决,处冯渚流放之刑,流放地为蛮山府,贬为布衣,永不录用,原家眷恢复自由之身,所没家财返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