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子吴阆往返十余日,比从洛阳迁移的姜氏商队快的多,是以姜元一的两个舅舅,王氏二兄弟还在归途,他已回到了徐州。
听到主上召进,吴阆立即推门而入。
“吴阆啊,此番出行可还顺利,事无巨细,沿途见闻且一一道来,不可遗误。”
“禀大人,徐州至洛阳一路风烟,时有盗匪为祸,百姓易子相食,民不聊生;及至京畿,顿见大批西凉军马开拔,往东北行军,不知何为。”
姜钰昌微微颌首,这倒在意料之中,各大州商贾来往,他又怎会不知道各地情势,多此一问,只是怕出了什么变故罢了,府吏无为啊,比不得徐州。
至于西凉军的动向,回头还得多加注意。
“书信可曾送至,面见诸君何如?”
“小人谨遵大人吩咐,一入洛阳先拜袁公府上,门外候不多时,便得入见袁公。
其间喜怒多变,待看完书信,袁公惊喜异常,让小人回禀大人,若有朝一日乘风而起,定当有所还报。”
听到这里,姜钰昌心中惊喜难耐,袁家四世三公,威望甚高,除了弘农杨氏同在此列,几乎算是皇室外戚之外的当世第一门。
今有袁绍许诺,那姜家可就稳了!
“出离袁公府上,小人再去见曹公,正值曹公出巡,小人赶至将书信交呈。”
“曹操如何说?”
“曹公喜怒不形于色,看完后解下腰间玉佩,送给主上,聊表谢意,又取金珠两粒,赐予小人,所赠之物尽皆在此,请主上过目。”
姜钰昌只接过玉佩,上面还刻着孟德两个小字,看来是专制的私玉。
那曹校尉倒是挺大方的,只不知日后有无成就,给姜家添些助力。
至于两粒金珠,他自然是看不上的,何况本就是曹操赏给下人的,遂摆摆手,让吴阆自行收纳。
吴阆谢过主上,又继续道。
“拜别曹公之后,小人又去见袁中郎(袁术时任虎贲中郎将),奈何一连两日,都被阻隔于府外,等到第三日,才知袁中郎已逃出洛阳。”
“已经逃了?”
“是的,继袁公之后,袁中郎也逃出京都,只怨小人去的太晚,请主上降罪!”
吴阆请求降罪,又自怀中摸出第三卷羊皮,上面正写着——虎贲中郎将袁术亲启。
这么说结交袁术泡汤了!
姜钰昌心中遗憾,要知道袁术可是袁家正儿八经的嫡子,比袁绍那个庶出又过继出去的袁家人更有优势,可是偏偏给漏了。
但他也不好怪罪大胡子,只接过羊皮卷,轻轻摆手,让护卫继续说下去。
“得知袁中郎已不在京都,小人不敢耽搁,又去见刘中侯(刘表时任北军中侯),刘中侯看完并未多言,执意留待小人,言语间多有探听主上,被小人斡旋过去。”
咦?
姜钰昌听得心奇,这是个人才啊,我好心好意写信给你,反倒打探我的底细,看来是个谨慎之人。
他又看向吴阆,也不知这大胡子有没有那能耐应付得了刘景升,或许被探听了个干净还不自知呢。
想到这里,他暗自庆幸,也下定决心要护住侄儿隐秘,不可让旁人看出蛛丝马迹。
袁绍、曹操、刘表三人收到信,袁术遗漏,姜元一在屏风后听得清楚,也算放下心来。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世上之事哪会尽如意料中的完美,如此卖人情的机会还多着的,不差这一次。
他更关心的是第五封信!
果然,只听到屏前的姜钰昌已然发问。
“那封密信呢?”
“谨遵大人嘱咐,小人伪装成坊市杂役,前往郎中府上送肉,偷偷摸到书房,将密信插入门隙,这才返回徐州。”
姜钰昌听到这里,微微摆手,吩咐吴阆下去歇息。
“元儿,这封密信当真如此重要?”
看着自屏后转出的侄儿,姜钰昌忍不住问道。
姜元一默默点头,不肯言语,心里却在期盼,那第五封信可一定不要遗落旁人之手。
因为那收信之人,正是如今的郎中令,董卓的女婿兼首席谋士——李儒李文优!
这绝对是个不下毒士贾诩的狠角色,在政治方面甚至更胜一筹!
洛阳太尉府,因近日局势紧张,枭小之辈企图行刺,董卓召来了大批护卫,以及飞将吕布前来听用,但这一切还是让他心有戚戚,颇为不安。
只有一个人最让他放心,那就是他的女婿李儒。
“文优啊!文优!今日为何阻我,那孔融实在可恨,当众悖逆于我,不杀不足以平吾恨!”
董卓心中愤怒,一路嚷嚷着奔到书房,对着里面那人埋怨。
他听从爱婿的意见,当机立断兵发洛阳,果然做到了权倾朝野,又为党人平反,起用名流,而今再议废立之事,竟然还有人敢跳出来反对!
袁家都已屈服,朝野已经噤声,没想到偏偏又冒出个孔家!
那老头不就仗着是圣人子孙么,真当自己不敢杀他!
想想刚才那老头的嘴脸,言语间的讽刺怒骂,董卓心中又燃气一阵凶焰。
书房里等候多时的那人转过身来,他面貌干枯,身形瘦弱,鼻下长着一排髭胡,短而浓密,颇有几分阴暗之气。
见董卓怒气冲冲的样子,李儒颇感无奈,他这个岳父对内亲善,对外可就粗野了,一言不合便要杀人。
杀人能解决问题么,这段时间杀的人还少么?
执金吾丁原,尚书丁管,御史拢龙宗,何太后……更何况如今的孔融。
“岳父息怒,孔融名望甚高,不可妄杀,如不为所用,征召蔡邕即可。”
废立天子,国之大事,必有熟礼之人,圣人之后的孔融不愿听从,那就征召当世大儒蔡邕,同样不耽误事。
“那老头辱我太甚,若不杀之,我心不安!”
董卓仍愤恨道,他出身边地,为人豪放,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别人若听从调派,他又岂会吝啬赠予荣华富贵,偏偏这帮士人敬酒不吃吃罚酒!
“近闻青州北海黄巾复起,贼人白饶、管亥攻略州府,不若遣之担任北海相国。”
见李儒给出建议,董卓大喜。
“妙!妙!那孔家老头腐儒一只,哪里会率兵打仗,若死在黄巾之手,也算为国为民,以全其名啊!”
董卓哈哈大笑,又想到袁氏两双地纷纷出逃,心中又是火起,袁绍也就罢了,袁术这小子听到自己封他为后将军,立马跑出洛阳,这是瞧不起老夫?
当真是热脸贴在了冷屁股上,枉他还想重用袁家,还是袁隗老儿识得好坏!
想到这里董卓又道:
“袁氏小儿无胆,早早逃出京都,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人劝我封其地方官吏,以安其心,你看如何?”
“文优?”
“文优在想什么,此事难道不妥?”
董卓见女婿不说话,仿佛在思索什么,一时疑难起来,他倒不是想杀袁绍袁术,袁家已经妥协,他也不好翻脸,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
“封于何处?”
李儒终于问了,他敏感地察觉到这事不简单,应慎重处理。
“袁绍庶出,逃至渤海,封个渤海太守如何,袁术去往南阳,亲旧众多,我已密令太守张咨监视,你看怎样?”
“岳父安排周密,文优无可补缺,然袁绍若领一郡之地,位高权重,其素与岳父不合,只怕不识好歹,恐养虎为患。”
秋高气爽,洛阳的风凉丝丝的,仿佛要吹软人心,董卓身宽体胖,顿时起了睡意,打着哈欠着道。
“无妨,去岁王芬谋反伏诛,冀州刺使之位空缺,正可遣一名士任职,加以节制,袁氏小儿翻不出什么风浪?”
“可有人选?”
“周宓、伍琼等人已表奏公文,便在案桌之上,文优可自行翻阅,若无不妥之处,即可分发调令,且容老夫小睡一会。”
董卓想着这些事便觉得心累,这帮朝臣若遵从命令,他不就清闲多了,还是曹操识相,接受任命,否则都似那袁氏兄弟一般,那还反了天了!
曹孟德,忠臣也,当可重用!
放下思虑,董卓便转去厢房了,皇宫里的嫔妃当真国色,不是西凉那些羌女能比的。
看着岳父胖悠悠地转出,李儒立即走到案几前,一撩衣摆,盘膝跪坐,急匆匆地打开竹简,越看越是心惊。
这周宓、伍琼等十几大臣表奏的都是些什么人!
冀州刺使韩馥,兖州刺使张岱,豫州刺使孔伷,上党太守张杨,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广陵太守张超,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全是些关东名士,官宦子弟,关系盘根错节,岂会与西凉同心!
周宓、伍琼等人其心可诛!
李儒心中惊愤,见下面还有两卷竹册,当下也不避讳,立时铺开来看。
这两册竹卷却是将军长史张津,北军中侯刘表自请交州刺使(前交州刺使朱符为夷人所杀,闲置两年,刘焉最先求的也是这个位置。)
李儒看到这里,滴出一丝冷汗,董卓以血腥杀戮平息了明面上的声音,这帮士人便要私底下举起屠刀起来反抗他们!
而现在,这便是先兆啊,自请外放,交结党羽,手上的便是这份名单,他本能地想要呈着董卓,言其弊端,诛杀这批人。
李儒立时起身,抱着竹册去找董卓,刚到西厢房外,只见房门紧闭,里面不时传出欢笑之声。
而在门外守着的那人,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绵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背后扎八背护旗,威风凛凛。
正是飞将吕布!
(本章完)